全部导航

聚桂醇治疗血管瘤优势

  聚桂醇(lauromacrogol,polidocanol):是一种比较温和的醇类药物,也是欧洲最常用的硬化剂。静脉内注射聚桂醇后,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、促进血栓形成、阻塞血管,并产生无菌性炎性反应,促使结缔组织增生、纤维化,使病变萎缩、消退。可单独使用,治疗体积较小、位置表浅、回流速度较慢的病变;也可与无水乙醇联合使用,治疗大型、回流速度较快的静脉畸形[10]。

  治疗时,局部常规消毒后,用4.5号注射针从周围正常组织穿刺进入病变内,回抽有血液后注射药物。范围较大的病变,可分点注射,使药物在病变内均匀分布,注射到病变表面变苍白和肿胀为止。注射后,针孔用消毒棉球压迫2~3 min,以防药液渗出。注射剂量可根据病变部位、大小和患者年龄而定,每次不超过3 mL,儿童1 mL以内。注射1 次未能消退者,间隔1~2周后重复注射,连续不超过5 次。

  聚桂醇硬化治疗是一种简单、省时、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,聚桂醇具有一定的麻醉作用,注射时基本无痛,患者的耐受性好,过敏反应很少见,不产生溶血现象,因而发生色素沉着的可能性很小,可作为头颈部静脉畸形的治疗手段之一。主要缺点是可产生血管外坏死和溃疡。

  聚桂醇注射液还可与一定量的空气混合(最常用的液气比为1:4),制成泡沫硬化剂使用,其优点在于减少液体硬化剂的用量和浓度,提高疗效,泡沫对内皮细胞的选择性作用(selectivity of action on endothelium)使之溢出血管外时对组织损伤的风险减小,但治疗后复发率较高[11]。

  制作泡沫硬化剂使用的聚桂醇浓度为0.25%~4%,取决于畸形血管团的大小和治疗区的血流动力学特点。肌间静脉畸形要使用较高浓度(3%~4%),巨大静脉畸形的周边部分应使用较低浓度(0.25%~0.5%)治疗。治疗后的残余部分,使用1%~2%的聚桂醇治疗。



备案号:鲁ICP备16010134号-3 网站地图